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

〈25 忿怒品〉

卷2〈25 忿怒品〉二十有六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8, a3-b13)

忿怒品者,見瞋恚害,寬弘慈柔,天祐人愛。

1. 忿怒不見法,忿怒不知道,能除忿怒者,福喜常隨身。

2. 貪婬不見法,愚癡意亦然,除婬去癡者,其福第一尊。

3. 恚能自制,如止奔車,是為善御,棄冥入明。

4. 忍辱勝恚,善勝不善,勝者能施,至誠勝欺。

5. 不欺不怒,意不多求,如是三事,死則上天。

6. 常自攝身,慈心不殺,是生天上,到彼無憂。

7. 意常覺悟,明暮勤學,漏盡意解,可致泥洹。[1]

8. 人相謗毀,自古至今,既毀多言,又毀訥訒,亦毀中和,世無不毀。[2]

9. 欲意非聖,不能制中,一毀一譽,但為利名。

10. 明智所譽,唯稱是賢,慧人守戒,無所譏謗。

11. 如羅漢淨,莫而誣謗,諸天咨嗟,梵釋所稱。[3]

12. 常守慎身,以護瞋恚,除身惡行,進修德行。

13. 常守慎言,以護瞋恚,除口惡言,誦習法言。

14. 常守慎心,以護瞋恚,除意惡念,思惟念道。[4]

15. 節身慎言,守攝其心,捨恚行道,忍辱最強。

16. 捨恚離慢,避諸愛貪,不著名色,無為滅苦。[5]

17. 起而解怒,婬生自禁,捨不明健,斯皆得安。

18. 瞋斷臥安,恚滅無憂,怒為毒本,軟意梵志,言善得譽,斷為無患。[6]

19. 同志相近,詳為作惡,後別餘恚,火自燒惱。

20. 不知慚愧,無戒有怒,為怒所牽,不厭有務。

21. 有力近兵,無力近軟,夫忍為上,宜常忍羸。

22. 舉眾輕之,有力者忍,夫忍為上,宜常忍羸。

23. 自我與彼,大畏有三,如知彼作,宜滅己中。

24. 俱兩行義,我為彼教,如知彼作,宜滅己中。

25. 善智勝愚,麤言惡說,欲常勝者,於言宜默。[7]

26. 夫為惡者,怒有怒報,怒不報怒,勝彼鬪負。


[1] 「明暮勤學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明慕勤學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明莫勤學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明暮勤學」,此處依《出曜經》校改。《出曜經》卷9〈7 戒品〉:「意常覺悟,晝夜力學,漏盡意解,可致泥洹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55, c21-22)。

[2] 「又毀訥訒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又毀訥忍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又毀訥訒」。

[3] 「明暮勤學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明慕勤學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明莫勤學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明暮勤學」,此處依《出曜經》校改。《出曜經》卷9〈7 戒品〉:「意常覺悟,晝夜力學,漏盡意解,可致泥洹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55, c21-22)。

[4] 「除意惡念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除心惡念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除口惡念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除意惡念」。

[5] 「避諸愛貪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避諸愛會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避諸愛貪」,此處依《出曜經》校改。《出曜經》卷9〈7 戒品〉:「意常覺悟,晝夜力學,漏盡意解,可致泥洹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55, c21-22)。

[6] 「恚滅無憂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、《大正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恚滅婬憂」,依《出曜經》校改。《出曜經》卷20〈21 恚品〉:「斷恚得善眠,恚盡不懷憂,恚為毒根本,甘甜為比丘,賢聖能悉除,斷彼善眠睡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713, c5-7)。

[7] 「善智勝愚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若智勝愚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善智勝愚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