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

〈26 塵垢品〉

卷2〈26 塵垢品〉十有九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8, b15-c17)

塵垢品者,分別清濁,學當潔白,無行污辱。

1. 生無善行,死墮惡道,往疾無間,到無資用。[1]

2. 當求智慧,以然意錠,去垢勿污,可離苦形。[2]

3. 慧人以漸,安徐稍進,洗除心垢,如工鍊金。[3]

4. 惡生於心,還自壞形,如鐵生垢,反食其身。

5. 不誦為言垢,不勤為家垢,不嚴為色垢,放逸為事垢。

6. 慳為惠施垢,不善為行垢,今世亦後世,惡法為常垢。

7. 垢中之垢,莫甚於癡,學當捨惡,比丘無垢。

8. 苟生無恥,如鳥長喙,強顏耐辱,名曰穢生。

9. 廉恥雖苦,義取清白,避辱不妄,名曰潔生。

10. 愚人好殺,言無誠實,不與而取,好犯人婦。[4]

11. 逞心犯戒,迷惑於酒,斯人世世,自掘身本。

12. 人如覺是,不當念惡,愚近非法,久自燒沒。

13. 若信布施,欲揚名譽,貪人衣食,非入淨定。[5]

14. 一切斷欲,截意根原,晝夜守一,必入定意。

15. 著欲為塵,從染塵漏,不染不行,淨而離愚。[6]

16. 見彼自侵,常內自省,行漏自欺,漏盡無垢。

17. 火莫熱於婬,捷莫疾於怒,網莫密於癡,愛流駛乎河。

18. 虛空無轍迹,沙門無外意,眾人盡樂惡,唯佛淨無穢。

19. 虛空無轍迹,沙門無外意,世間皆無常,佛無我所有。


[1] 「往疾無間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住疾無間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往疾無間」。

[2] 「以然意錠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、《磧砂藏》與《大正藏》作「以然意定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以然意錠」,此處依《出曜經》校改。《出曜經》卷17〈17 雜品〉:「坐起求方便,自求於錠明,如工練真金,除去塵垢冥,不為闇所蔽,永離老死患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702, c12-14)。巴利《法句經》238頌作「洲」,此字可能被漢譯成「錠(燈)」。

[3] 「安徐稍進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安徐精進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安徐稍進」,依《出曜經》與巴利《法句經》239頌,應以「安徐稍進」為較合適。《出曜經》卷4〈2 欲品〉:「智者不越次,漸漸以微微,巧匠漸剗垢,淨除諸穢污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29, b23-24)。

[4] 「言無誠實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信無誠實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言無誠實」。

[5] 「貪人衣食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、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貪人虛飾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會人虛飾」,依《出曜經》與巴利《法句經》239頌,應以「貪人衣食」為較合適。《出曜經》卷12〈11 信品〉:「若人懷憂,貪他衣食,彼人晝夜,不得定意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77, b10-11)。

[6] 「著欲為塵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著垢為塵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著始為塵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著欲為塵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