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

〈28 道行品〉

卷2〈28 道行品〉二十有八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9, a17-c8)

道行品者,旨說大要,度脫之道,此為極妙。[1]

1. 八直最上道,四諦為法迹,不婬行之尊,施燈必得眼。[2]

2. 是道無有異,見淨乃度世,此能壞魔兵,力行滅眾苦。[3]

3. 我已開正道,為示現大明,已聞當自行,行乃解邪縛。[4]

4. 生死非常苦,能觀見為慧,欲離一切苦,行道一切除。[5]

5. 生死非常空,能觀見為慧,欲離一切苦,但當勤行道。[6]

6. 起時當即起,莫如愚覆淵,與墮無瞻聚,計疲不進道。[7]

7. 念應念則正,念不應則邪,慧而不起邪,思正道乃成。

8. 慎言守意念,身不善不行,如是三行除,佛說是得道。[8]

9. 斷樹無伐木,根在猶復生,除根乃無樹,比丘得泥洹。[9]

10. 不能斷樹,親戚相戀,貪意自縛,如犢慕乳。

11. 能斷意本,生死無彊,是為近道,疾得泥洹。[10]

12. 貪婬致老,瞋恚致病,愚癡致死,除三得道。

13. 釋前解後,脫中度彼,一切念滅,無復老死。

14. 人營妻子,不觀病法,死命卒至,如水湍驟。

15. 父子不救,餘親何望?命盡怙親,如盲守燈。

16. 慧解是意,可修經戒,勤行度世,一切除苦。

17. 遠離諸淵,如風却雲,已滅思想,是為知見。

18. 智為世長,惔樂無為,知受正教,生死得盡。

19. 知眾行空,是為慧見,疲厭世苦,從是道除。

20. 知眾行苦,是為慧見,疲厭世苦,從是道除。

21. 眾行非身,是為慧見,疲厭世苦,從是道除。

22. 吾語汝法,愛箭為射,宜以自勗,受如來言。

23. 吾為都已除,往來生死盡,非一情以解,所演為道眼。[11]

24. 駛流注于海,翻水漾疾滿,故為智者說,可趣服甘露。[12]

25. 前未聞法輪,轉為哀眾生,於是奉事者,禮之度三有。

26. 三念可念善,三亦離不善,從念而有行,滅之為正斷。[13]

27. 三定為轉念,棄猗行無量,得三三窟除,解結可應念。

28. 知以戒禁惡,思惟慧樂念,已知世成敗,息意一切解。


[1] 「旨說大要」,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作「指說大要」。

[2] 「施燈必得眼」,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、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施燈必得眼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施燈必得明」。

[3] 「是道無有異」,《大正藏》、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是道無復畏」,甘博本《法句經》作「是道無有異」。「力行滅眾苦」,《大正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力行滅邪苦」,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作「力行滅眾苦」。

[4] 「為示現大明」,《大正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為大現異明」,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作「為示現大明」。

[5] 「生死」為「行」的古譯。可參考《出曜經》卷13〈13 道品〉:「一切眾行苦,如慧之所見,若能覺此苦,行道淨其迹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82, b29-c1)。

[6] 「生死非常空」, 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作「生死非身空」。

[7] 「與墮無瞻聚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與墮與瞻聚」,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與墮無瞻聚」。「計疲不進道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計罷不進道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計疲不進道」。

[8] 「慎言守意念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慎言守意正」,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、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慎言守意念」。

[9] 「斷樹無伐木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斷樹無伐本」,宋、元藏經、《聖語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、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斷樹無伐木」。

[10] 「生死無彊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生死無疆」,《大正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作「生死無彊」。

[11] 「吾為都已除」,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、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吾為都以滅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吾為都已除」。「非一情以解」,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作「非一情已解」,《趙城金藏》、《大正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非一情以解」。

[12] 「駛流注于海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駛流澍于海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使流澍于海」,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作「使流注于海」,宋、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駛流注于海」。「翻水漾疾滿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潘水漾疾滿」,元、明藏經與《磧砂藏》、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作「翻水漾疾滿」。

[13] 「三亦離不善」,《大正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、「甘肅博物館藏001法句經寫本」與《磧砂藏》作「三亦難不善」,此處依校改。《出曜經》卷14〈13 道品〉:「三念可念善,三念當離惡,從念而有行,滅之為正斷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86, a28-29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