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

〈33 利養品〉

卷2〈33 利養品〉二十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71, b26-c27)

利養品者,勵己防貪,見得思義,不為穢生。[1]

1. 芭蕉以實死,竹蘆實亦然,駏驉坐妊死,士以貪自喪。[2]

2. 如是貪無利,當知從癡生,愚為此害賢,首領分于地。

3. 天雨七寶,欲猶無厭,樂少苦多,覺者為賢。

4. 雖有天欲,慧捨無貪,樂離恩愛,為佛弟子。

5. 遠道順邪,貪養比丘,止有慳意,以供彼姓。

6. 勿猗此養,為家捨罪,此非至意,用用何益?

7. 愚為愚計,欲慢用增,異哉失利,泥洹不同。

8. 諦知是者,比丘佛子,不樂利養,閑居却意。

9. 自得不恃,不從他望,望彼比丘,不至正定。

10. 夫欲安命,息心自省,不知計數,衣服飲食。

11. 夫欲安命,息心自省,取得知足,守行一法。

12. 夫欲安命,息心自省,如鼠藏穴,潛隱習教。

13. 約利約耳,奉戒思惟,為慧所稱,清潔勿怠。[3]

14. 如有三明,解脫無漏,寡智鮮識,無所憶念。

15. 其於飲食,從人得利,而有惡法,從供養嫉。[4]

16. 多結怨利,強服法衣,但望飲食,不奉佛教。

17. 當知是過,養為大畏,寡取無憂,比丘釋心。

18. 非食命不濟,孰能不搏食?夫立食為先,知是不宜嫉。[5]

19. 嫉先創己,然後創人,擊人得擊,是不得除。

20. 寧噉燒石,吞飲鎔銅,不以無戒,食人信施。[6]


[1] 「見得思義」,《大正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見德思義」,依《徑山藏》校改。

[2] 「駏驉坐妊死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駏驉坐住死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駏驉坐姓死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駏驉坐妊死」。

[3] 「清潔勿怠」,《大正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清吉勿怠」,依《出曜經》與《法集要頌經》校改。《出曜經》卷15〈14 利養品〉:「約利約可,奉戒思惟,為慧所稱,清潔勿殆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92, a23-24)。《法集要頌經》卷2〈13 利養品〉:「謹慎常依戒,無貪智者讚,淨行正根力,應當自思惟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3, p. 783, c28-p. 784, a1)。

[4] 「其於飲食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其於食飲」,《磧砂藏》與宋、元、明藏作「其於飲食」。

[5] 「孰能不搏食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孰能不揣食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熟能不揣食」,宋、元、明藏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孰能不搏食」。

[6] 「吞飲鎔銅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吞飲洋銅」,宋、元、明藏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吞飲鎔銅」。「洋銅」應作「烊銅」,音近、形近而訛誤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