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1〈11 心意品〉十有二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3, a2-19)
心意品者,說意精神,雖空無形,造作無端。[1]
1. 意使作笴,難護難禁,慧正其本,其明乃大。[2]
2. 輕躁難持,唯欲是從,制意為善,自調則寧。
3. 意微難見,隨欲而行,慧常自護,能守即安。
4. 獨行遠逝,寢藏無形,損意近道,魔繫乃解。[3]
5. 心無住息,亦不知法,迷於世事,無有正智。
6. 念無適止,不絕無邊,福能遏惡,覺者為賢。
7. 佛說心法,雖微非真,當覺逸意,莫隨放心。
8. 見法最安,所願得成,慧護微意,斷苦因緣。[4]
9. 有身不久,皆當歸土,形壞神去,寄住何貪?
10. 心豫造處,往來無端,念多邪僻,自為招惡。[5]
11. 是意自造,非父母為,可勉向正,為福勿回。
12. 藏六如龜,防意如城,慧與魔戰,勝則無患。
[1]「造作無端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造作無竭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造作無端」。
[2]「意使作笴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意使作[犭*苟」,元、明版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意駛於響」,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意使於卷」。。「笴」,字義為「箭桿」(《廣韻》:「笴,箭莖也。」),「笴」、「笱」兩字,字形與字音均相近,一誤為「笱」,再誤為[犭*苟]」。
[3] 「寢藏無形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覆藏無形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、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寢藏無形」。
[4] 「斷苦因緣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斷苦因綠」,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斷苦因緣」。
[5] 「心豫造處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心務造處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心豫造處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