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1〈5 戒慎品〉十有六章(CBETA, T04, no. 210,p. 560, c20-p. 561, a14)
戒慎品者,授與善道,禁制邪非,後無所悔也。[1]
1. 人而常清,奉律至終,淨修善行,如是戒成。
2. 慧人護戒,福致三寶,名聞得利,後上天樂。
3. 常見法處,護戒為明,得成真見,輩中吉祥。
4. 持戒者安,令身無惱,夜臥恬淡,寤則常歡。
5. 修戒布施,作福為福,從是適彼,常到安處。
6. 何終為善?何善安止?何為人寶?何盜不取?。
7. 戒終老安,戒善安止,慧為人寶,福盜不取。
8. 比丘立戒,守攝諸根,食知自節,寤意令應。[2]
9. 以戒降心,守意正定,內學止觀,無忘正智。[3]
10. 明哲守戒,內思正智,行道如應,自清除苦。
11. 蠲除諸垢,盡慢勿生,終身求法,勿暫離聖。
12. 戒定慧解,是當善惟,都已離垢,無禍除有。
13. 著解則度,餘不復生,越諸魔界,如日清明。
14. 狂惑自恣,已常外避,戒定慧行,求滿勿離。[4]
15. 持戒清淨,心不自恣,正智已解,不覩邪部。
16. 是往吉處,為無上道,亦捨非道,離諸魔界。
[1] 「戒慎品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誡慎品」,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戒慎品」。
[2] 「寤意令應」,各版藏經作「悟意令應」,依據《出曜經》校改。《出曜經》卷9〈7 戒品〉:「比丘立戒,守攝諸根,食知自節,寤意令應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2, p. 655, b22-23)。
[3] 「內學止觀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內學正觀」。
[4] 「已常外避」,《磧砂藏》作「已常外僻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