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

〈9 雙要品〉

卷1〈9 雙要品〉二十有二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2, a11-b17)

雙要品者,兩兩相明,善惡有對,舉義不單。

1. 心為法本,心尊心使,中心念惡,即言即行,罪苦自追,車轢于轍。

2. 心為法本,心尊心使,中心念善,即言即行,福樂自追,如影隨形。

3. 隨亂意行,拘愚入冥,自大無法,何解善言?

4. 隨正意行,開解清明,不為妬嫉,敏達善言。[1]

5. 慍於怨者,未嘗無怨,不慍自除,是道可宗。

6. 不好責彼,務自省身,如有知此,永滅無患。

7. 行見身淨,不攝諸根,飲食不節,慢墮怯弱,為邪所制,如風靡草。

8. 觀身不淨,能攝諸根,食知節度,常樂精進,不為邪動,如風大山。

9. 不吐毒態,欲心馳騁,未能自調,不應法衣。

10. 能吐毒態,戒意安靜,降心已調,此應法衣。

11. 以真為偽,以偽為真,是為邪計,不得真利。

12. 知真為真,見偽知偽,是為正計,必得真利。

13. 蓋屋不密,天雨則漏,意不惟行,淫泆為穿。

14. 蓋屋善密,雨則不漏,攝意惟行,淫泆不生。

15. 鄙夫染人,如近臭物,漸迷習非,不覺成惡。

16. 賢夫染人,如附香熏,進智習善,行成潔芳。[2]

17. 造憂後憂,行惡兩憂,彼憂惟懼,見罪心懅。

18. 造喜後喜,行善兩喜,彼喜惟歡,見福心安。

19. 今悔後悔,為惡兩悔,厥為自殃,受罪熱惱。

20. 今歡後歡,為善兩歡,厥為自祐,受福悅豫。

21. 巧言多求,放蕩無戒,懷婬怒癡,不惟止觀,聚如群牛,非佛弟子。

22. 時言少求,行道如法,除婬怒癡,覺正意解,見對不起,是佛弟子。


[1] 「敏達善言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、《聖語藏》、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愍達善言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敏達善言」。

[2] 「如附香熏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如近香熏」,「宋元明藏」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如附香熏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