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

〈6 惟念品〉

卷1〈6 惟念品〉十有二章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1, a16-b13)

惟念品者,守微之始,內思安般,必解道紀。

1. 出息入息念,具滿諦思惟,從初竟通利,安如佛所說。[1]

2. 是則照世間,如雲解月現,起止學思惟,坐臥不廢忘。

3. 比丘立是念,前利後則好,始得終必勝,逝不覩生死。[2]

4. 若見身所念,六更以為最,比丘常一心,便自知泥洹。[3]

5. 已有是諸念,自身常建行,若其不如是,終不得意行,是隨本行者,如是度愛勞。[4]

6. 若能悟意念,知解一心樂,應時等行法,是度生死惱。[5]

7. 比丘悟意行,當令應是念,諸欲生死棄,為能作苦際。[6]

8. 常當聽微妙,自覺悟其意,能覺者為賢,終始無所會。

9. 以覺意能應,日夜務學行,當解甘露要,令諸漏得盡。

10. 夫人得善利,乃來自歸佛,是故當晝夜,常念佛法眾。

11. 己知自覺意,是為佛弟子,常當晝夜念,佛與法及僧。[7]

12. 念身念非常,念戒布施德,空不願無相,晝夜當念是。


[1] 「從初竟通利」,元、明版藏經及《磧砂藏》作「從初竟適利」,梵文《法句經》作六句。

[2] 「前利後則好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前利後則勝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及《趙城金藏》、《磧砂藏》、《聖語藏》作「前利後則好」;《出曜經》也作「前利後則好」。「逝不覩生死」,元、明版藏經及《磧砂藏》作「誓不願生死」。宋版藏經作「誓不覩生死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逝不覩生死」,梵文《法句經》作六句。

[3] 「若見身所念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若見身所住」,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若現身所念」,《法集要頌經》卷2〈15 憶念品〉:「若見身所住,六觸以為最,苾芻常一心,便自知圓寂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3, p. 784, b20-21)。

[4] 本頌P2381作六句,梵文《法句經》亦作六句。

[5] 「是度生死惱」,《大正藏》作「是度老死惱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、《磧砂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是度生死惱」。

[6] 「諸欲生死棄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趙城金藏》作「諸念生死棄」,宋、元、明版藏經與《磧砂藏》作「諸欲生死棄」。

[7] 「己知自覺意」,《趙城金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已知自覺意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